童话《农夫与熊》 托尔斯泰改编
几乎没有什么动物能像熊那样与俄罗斯有如此紧密的联系。俄罗斯人经常开玩笑说,来参观旅游的外宾大概都想在大都市的街上看到熊(并且是拿着巴拉莱卡琴和伏特加酒的熊)。杂技表演里的熊,《北方熊》糖果包装图上的熊,希什金名画《松林早晨》里的熊和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吉祥物的熊,各种形象的熊在民族文化中被采用,同时用在新时代的日常生活中。俄罗斯民间童话常以熊作为关键角色。
相比其他方面,熊的形象在宗教信仰、礼仪、民俗等方面出现得更早。可以充分肯定,熊的原始形象始于早期斯拉夫文化。正是从那时起早先的形象一直延续至今,这突出熊是一种伟大而雄壮的物种。
人们对熊的认识不是一尘不变的,在后来的童话中,熊以几种反面的形象出现,例如过去留下的权威和势力中,对熊就有嘲笑和讥讽的现象。
研究者认为这样的变化和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有关。在早期的童话中,熊总是以强大的破坏力出现,其力量之大,只有诡计多端的战将能与之抗衡。可渐渐地,熊的形象受到了改变,在保留其外形雄壮的前提下,熊除了是熊---其本身强大神圣的物种外,熊越来越人。
在动物童话中,熊总是充当森林的主人,以及家畜野兽的守护神,也就是说,熊有王者之主的风范。与此同时,故事总是围绕森林之主和人类的矛盾冲突展开。但由于熊在将近三分之一的童话故事中出现,其形象不可能始终如一。所以有时候,熊象征着粗心大意。在童话《农夫与熊》中,农夫没耍任何花招,便两次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头脑简单的熊。而有时候,熊象征着力大无比。比如童话《小阁楼》中,熊出于对友谊的向往,因笨手笨脚用力过猛的无心之失而损坏了森林居民的小阁楼。熊还象征着高尚气质,在童话《熊与狗》中,熊帮助一只与主人失散的狗找到了家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童话故事帮助人们克服树林野生动物的恐惧:毕竟熊以及其他大型野生动物总是对老百姓构成威胁。但随着时间的积累,熊使人感到安全,其形象变得富有诗意,并且在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中屹立不朽。
在这个熊像上,值得关注的是精挑细选的材料。玛瑙的加工也同样有趣,用它做成了明亮的树桩。多色分层的雕刻使这个部分形成了浮雕:在褶皱的棕色皮层下盖着薄而亮的一层,透过它可以看见发绿的断木。突起的熊掌表达出自然的效果。
农夫去树林里种萝卜。他在那儿耕地作业。迎面走来一只熊:
—农夫,我要吃掉你。
—别伤害我,小熊,咱们一起种萝卜吧。成熟后,萝卜根归我,茎归你。
—这样啊。熊说,要是你骗我,那以后就别想来树林了。说完钻进灌木丛里去了。
萝卜长大了。农夫秋天来挖萝卜。熊从灌木从里爬出来。
—农夫,咱们分萝卜吧,把我那份给我。
—行,小熊,我们来分吧,给你茎,我拿根。
农夫把萝卜茎都给了熊,而萝卜根装运好,准备卖到城里去。
熊迎面而来。
—农夫,你去哪里?
—小熊,我到城里去把萝卜根卖掉。
—让我尝尝,根是啥味道?
农夫把萝卜根给了熊。熊吃完后:
—啊!嚎叫起来,农夫,你骗我!这根这么甜。以后不许到我树林里砍柴了,否则我吃掉你。
第二年,农夫在同一个位置种了麦子。熊紧接着就来了。
—这次不许再骗我,农夫,把我那份给我。
农夫说:
—这样吧,小熊,根归你,我拿茎。
他俩一起收割麦子。农夫把麦根给了熊,而麦秆则装运回家。
熊设法从麦根得到吃的,却怎么也不行。
熊生农夫的气了,从那以后,熊与农夫之间便产生了仇恨。